“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4月的安宁,妖娆无限,踏着春的鼓点,安宁区再次敞开怀抱,喜迎八方来客。走进安宁堡,随处可见色彩鲜艳、风格各异的农家乐广告招牌,走进寿山大院,一个个火红的灯笼在春风中摇曳,青砖白墙飞檐斗拱的仿古建筑,恍若进入江南水乡。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开始于1984年的首届桃花会到如今的桃花节,数十年间,莫高酒业、雪花啤酒、九州通医药、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等一批产值千亿元、百亿元、十亿元的总部经济和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安宁“桃花经济”完成了两部曲式的华丽转身。
从原生态的美艳桃花,到现代服务业的文化符号,再到特色集群产业,以花为媒,以旅助农、城乡互动的“桃花经济模式”,让安宁将一株桃花与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演绎得淋漓尽致。
桃花运 催生兰州旅游业上档升级
4月的兰州,春风扑面,桃花纷飞,一波又一波的游人来到仁寿山下,赏花品茗吃农家饭。
“安宁堡种桃历史悠久,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兰州焦桃被列为贡品,因此安宁也成为全国著名的桃乡之一。每年暮春时节,十里桃乡“处处桃树红霞飞,片片桃花吐芳菲”。晚清以来,安宁桃林渐为人知。当时观花者多为才子佳人和达官显贵。清乾隆年间,兰州举人江得符曾写诗赞道:我忆兰州好,当春果足夸。灯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树催歌板,香尘逐锦车。青青芳草路,到处酒帘斜。至民国时期,随着这一带住户的增多和交通的改善,安宁桃花才为众人所观赏。此后,安宁桃园便成为兰州市民春游赏花佳地。每年春末以安宁堡为中心,车水马龙,众多文人墨客流连树下,饮酒赋诗,留下无数佳话。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师范大学迁十里店,一些大、中、小学生集体春游,形成松散的桃花会。1984年,旨在宣传兰州,宣传安宁,由市、区人民政府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和物资交流会。此次桃花节拉开了安宁桃花经济的大幕,游客比肩接踵,车辆排成长龙,餐饮、娱乐等消费供不应求。在此带动下,群众经营旅游的意识迅速提升,从最初的摆茶摊,到响应政府号召开办农家乐,再到自掏腰包新建、扩建,当地群众思想意识悄然发生改变,农家乐持续火爆。
2003年,依托桃花节,安宁区政府又举办了“蟠桃会”,每到鲜桃上市,前来娱乐休闲的客人除品农家乐外,还能自由地在桃园里采摘仙桃,真正实现了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实景式城市休闲娱乐服务目标。安宁桃品种丰富,其中以迟水桃、紫桃、京红桃、白凤桃、离桃水蜜、六月桃等品种最为著名,至每年10月,安宁桃才开始谢市。因此,安宁农家乐从每年4月桃花盛开之时,一直可持续到10月底,成为当地人致富的法宝。
“安宁桃花会开始后,当地的人最先只是摆个茶摊,客人来了,只能喝喝茶打打牌,想吃个饭,根本找不到地儿。到2005年,一些村民在桃花会后,开始尝试着把茶摊坚持摆到了秋季,到头来一算,收入还真不少。2006年开春,村上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并给予补助,暨办一个农家乐,村上补助700多元的钢管20根。从那以后,村民便在自家桃园里搭起棚子,并开始做一些家常饭。逛完桃花会,游客们便开始坐在棚子里喝茶吃农家饭。到2007年,尝到甜头和曾观望的农民,开始自己掏钱新建、改建、扩建农家乐。至今,依托桃花会、仁寿山及桃枣李等特有的品牌优势,安宁农家乐已发展到百余家。如今的安宁堡已成为兰州市最吸引游人的度假场所之一,即使平常日子,这里游人也是络绎不绝。赏花尝果、吃农家饭、品茗娱乐已成为安宁堡人致富的三件宝,是农家乐,开启了安宁堡人的幸福的桃花生活。”安宁堡街道东门社区主任李多河说,环境就是经济价值。安宁农家乐发展得如此红火,依托的是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因此,在安宁堡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成为安宁堡人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安宁堡“农家乐”经营户达到179家,各经营户每年收入可达10至30万元。
走出寿山大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仿古明清建筑。青砖白墙、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一个个高悬的大红灯笼,犹如江南小镇。“依托桃花会开展的农家乐虽然风生水起,但依然存在整体发展不平衡、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区,安宁堡农家乐提升工程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对寿山大道西侧原有的零散、破旧的个体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进行统一化、标准化设计,改为明清仿古四合院,如今,被誉为五星家农家乐、西北小江南的数十栋仿古建筑成为安宁区又一大旅游景点。
以花为媒 旅游节签约154亿元
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安宁的桃与桃树,被赋予了经济开发、生态建设以及文化拓展等多重应用功能,不仅成为安宁的独特风景和独特资源,更成为解读安宁的形象名片。
从赏花到摘桃,持续近8个月的桃花节如今已成为成融赏花、旅游观光、经济贸易、对外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盛会,并以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名扬全国,成为安宁甚至兰州对外开放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桃花,已然成为了安宁的形象之花,经济之花,品牌之花。
今年70岁的朱大爷至今还记得安宁区首届桃花会的情景:“人特别多,一个挨着一个,摆了十几个凳子的小茶摊,从早到晚游人就没间断过,没有凳子干脆就站着,从那以后,政府开始每年举办桃花会,当地的农民也把摆茶摊改开农家乐,呵呵,生意个个火,现如今,桃花会成了招商引资的绝佳平台,每年都会有不少大项目在安宁落地,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安宁区的城市形象得到改观,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安宁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桃花,给安宁带来的是富足、安逸。”
从桃花会到桃花节,再到蟠桃会,让安宁堡这个从传统农业向独具特色现代观光旅游业过渡的乡村,充满了勃勃生机。花是灵魂,桃是支点。桃花聚集了人气,也聚集了商气,安宁因花而兴,因桃而辉煌,桃花节搭建起来的大舞台,不仅带来了金灿灿、沉甸甸的财富,也为安宁的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招商引资洽谈会成为每年桃花节上的重头戏。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十三届中国兰州桃花旅游节共执行签约项目12项,总投资额达154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商贸旅游、生态文化、现代工业等领域。
作为全国闻名的四大蜜桃生产基地之一,安宁既是一块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的宝地,也是一片产业多元、利于发展的灵地,更是一方投资兴业、聚宝集财的福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充裕的资源要素,使这方热土处处蕴藏着希望,奔涌着商机,流淌着财富。
依靠优势、把握机遇。作为安宁旅游板块的重中之重,一个旨在打造一流的、高品位的旅游服务项目——仁寿山文化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就是让安宁旅游再上档次,由单纯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单一旅游发展向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转变,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关键是把软实力硬化,使文化资源变为旅游资源,落实到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有文化有旅游才有产业,有了深厚的文化才有更好的旅游市场。”安宁区旅游局人员表示。
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 “ 安宁模式”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桃树对推动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功不可没,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安宁区旅游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
以兰州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都市文化产业区和旅游大景区为契机,近年来,安宁区充分利用区域良好的文化优势和自然特性,深入挖掘历史、自然和人文资源,着力凸显安宁品位,不断丰富品牌内涵,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生态三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安宁历史、民俗、宗教和山水文化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开发,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经济转型发展的“安宁模式”。打造了北滨河路、安宁东西路等一批城市道路绿化的精品亮点和兰州植物园、安宁银滩小游园、兰州银滩湿地公园、寓言广场、丁香园等一批游园景观,并通过“夸父追日”、“月光四溢”、“三象开泰”、“远古足迹”等节点景观设计,整体提升安宁生态文化园的景观效果。打造特色节会品牌。广泛利用和推广区域文化中深层而厚重的文脉,通过成功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和谐之春”、“夏韵畅想”、“黄河风情文化周”、“兰州桃花会旅游节”、“蟠桃会”、“郁金香花展”、“冰雪旅游节”、“菊花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社会对安宁的认知与认同感。挖掘和保护区域文化资源。一方面,依托科教文化区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历史、自然和人文资源,组织编写《驿站盛世》、《沙宫传奇》等文化精品演艺剧本,深入开展《文化安宁》、《沙宫之梦》、《情系桃园》等文化系列活动,充分展现安宁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仁寿山、文溯阁《四库全书》、兰州文庙等人文景观和万亩桃园、百年梨园、湿地公园、黄河风情线等自然景观,有力推动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同时,深入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兰州鼓子传习所和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以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活动。
推进全域统筹 形成板块联动
积极融入兰州市黄河大景区建设,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生态优势,分区域精心布局,打造“八大旅游板块”,积极推进安宁“一日游”向“两日游”和“多日游”转变。以四库全书馆、兰州国学馆等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建设九州台森林文化公园,打造九州台人文旅游板块;以大青山滑雪场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建设大青山生态运动游乐园,打造大青山运动旅游板块;加快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和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建设,实施安宁堡农家乐提升改造、桃花源和恐龙谷等项目,打造仁寿山—天斧沙宫民俗旅游板块;以银滩湿地公园、中华人文始祖园为依托,充分利用人文、山水、景观的有机结合,打造黄河湿地旅游板块;以莫高酒庄红酒博物馆、雪花啤酒生产线为依托,打造园区工业旅游板块;以生命之源、安宁生态文化园、西北出口综合整治工程为依托,打造集参观、游览、观光、餐饮等为一体的滨河风情旅游板块;以“八大商圈”为依托,培育精品购物旅游板块;以师大彩陶博物馆、兰州地震博物馆及其主题公园为依托,打造科普旅游板块。
2016年,安宁区委区政府对仁寿山公园景观工程和游览及娱乐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建设,建设大型游客接待中心、游客体验区、停车场、游客休憩场所、旅游厕所、道路绿化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公园内福寿文化园和桃花源城市规划馆的建设,重点推进仁寿山景区的数字化工程。同时,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推进十里桃园、百年梨园及周边星级农家园等景区(点)的深化开发,不断丰富仁寿山旅游资源。如今,仁寿山公园已经成为兰州市区旅游的知名地,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其次,加快建设天斧沙宫景区周边的交通道路,加快景区内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徒步漫道、道路绿化、游客休憩场所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工程,不断完善与提升天斧沙宫景区旅游服务设施设备。实施《安宁区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方案》。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打造具有安宁特色的旅游新品牌。依托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古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全面开展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活动,通过路面、交通、环境三项整治工作,于4月底前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导览系统建设工作,争取年内完成迎检验收工作。同时加强和仁寿山景区合作,深化创新管理协调机制,确保了游客安全、便利参观游览。新建和改建10座旅游厕所。
狠抓乡村旅游、助力农村经济。对乡村旅游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对乡村旅游经营者开展了宣传工作。帮助、引导农家乐经营户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文化内涵,在“农”字特色上做文章、求效益、促发展。 实施《安宁区全面推进农家乐规范提升发展实施方案》,树立农家乐新形象。扎实开展农家乐“治乱、治污、治违、治无证经营、治安全隐患”工作,力争在安宁桃花节前,“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关停一批、个转企一批”。目前已完成农家乐门头牌匾、外立面效果的统一设计和改造提升。80%的农家乐完成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明厨亮灶”改造。打造农家乐“洁净公厕”,试点安装农家乐新型公厕3座,使安宁农家乐得到全面规范提升。完成了农家乐星级评定40户,并进行专项资金补助。
创建市级旅游专业村1个,确定安宁堡为市级旅游示范乡镇,安宁区红艺村为旅游专业村,积极发展产业化生产经营,建设精品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优质“桃、枣、农家乐”等特色品牌。制定《农家乐标准化经营管理办法》,对农家乐进行规范管理,实行发证许可经营,统一了收费标准,用行业规范对“农家乐”进行管理。引导农家乐重视卫生管理。重点突出食品卫生、公共卫生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的清洁卫生。同时规定必须购置必要的卫生消毒设施,落实饮食卫生标准和防疫工作要求。并不定期地对各农家乐进行突击检查。
坚持龙头带动 打造优势品牌
始终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文化旅游品牌体系,使安宁文化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位和整体形象。一方面,培育核心景区。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和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建设,注重挖掘景区内历史文化资源,把丝绸之路文化注入景区当中,打造特色鲜明的安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另一方面,着力实施“生态宜区”工程,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着力打造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的生态环境体系。加快构建“山、水、城、景”共生共融的大生态格局,对辖区主干道实行树木修剪美化、布置鲜花靓化、节点立体绿化的“三化”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3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3.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区”。建成安宁生态文化园、仁寿山森林公园生态水系、湿地公园改造扩建、九州台区域景观提升等一批城市绿化景观工程。着力打造西北出入口、北环路沿线绿化景观,持续推进北山工程造林、城市道路绿化和小游园建设,引导实施校园绿化、机关绿化、企业绿化、小区绿化,城市景观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加大洪道整治力度,建成防汛预警和监测信息平台。坚持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战攻坚战,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实现“五连增”。对61处黄河排水口进行综合整治,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有效改善黄河安宁段水质。
注重旅游宣传、强势推介热点。充分利用桃花旅游节传统节会的优势,培育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成功举办了第33届兰州桃花旅游节,组织辖区地震博物馆、植物园、湿地公园等景区(点)开展各自文化特色为主的宣传活动。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大大提升了安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培黎广场、仁寿山广场、保利领秀山举行了旅游“五进”系列宣传活动。共向市民发放价值15万元的旅游代金卷6000份,“游在安宁”宣传画册5000份。三是认真做好“兰洽会”、 “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兰州旅游博览会”及各项配合活动。
狠抓行业管理与服务、巩固市场品质。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和引导,分工落实宣传引导、制度建设、行业自律和人员培训等具体工作,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开展联合执法9次。二是开展文明旅游活动,向辖区内宾馆、饭店、旅行社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海报、文明旅游倡议书、文明餐桌1000余份,设立文明旅游监督岗、文明旅游引导员。这些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区旅游文明程度,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旅行社诚信经营,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认真统计旅游企业经营状况,规范填报旅游统计报表。严把旅行社分社、服务网点准入关,做好旅游社备案工作,严厉打击挂靠承包、欺诈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建立了旅游行业干部安全生产包干负责工作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区旅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双重监管,责任明确”的监管体系,形成全面整治隐患的制度,对全区8个街道进行了分包,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制定《安宁区旅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坚持定期召开旅游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加强对景区、宾馆和涉外餐饮定点单位的检查,坚决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旅游环境使得安宁区旅游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16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44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38.04亿元。并成功入选“亚洲金旅奖·首批十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以“全景安宁”理念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形象
针对一产萎缩、二产偏重、三产总量不大的现状,安宁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突破,以商贸和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
在都市农业方面。讲积极发挥“桃品牌”优势,注重传统优势与现代消费生活方式的结合,努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为现代城市增添了农家情趣。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引导农家乐经营户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文化内涵,开展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着力将旅游示范村打造成一个集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观光、瓜果蔬菜采摘、绿色食品品尝、特色农产品采购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村和一处“世外桃源”。
坚持以商贸餐饮服务为载体,精心打造十里店滨河餐饮、培黎时尚购物、孔家崖精品消费、费家营便民综合、桃海主题购物、荣光高端特色、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沙井驿现代物流商圈等“八大商圈”,促进文化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彰显文化活力。同时,坚持以项目促产业的思路,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集中布局,建设新华图书物流园、飞天文化产业园、高新绿色印刷园区及热丽科技研发中心等文化产业项目,助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着力培育工业旅游。积极扶持现代化新型工业项目和品牌企业建设,与莫高酒庄、雪花啤酒等企业合作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促进文化与第二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了企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全景安宁”的理念打造我区生态文化旅游新形象,更加积极有效发和保护仁寿山温泉资源、天斧沙宫地质资源、九州台历史资源和黄河风情线生态资源,做优做大以中国兰州桃花旅游节为核心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山水呼应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树立“服务基地也是旅游景区”的理念,结合现有的环境基础,以旅游服务配套为重点,打造特色精品夜市和商业街,充分发挥旅游配套服务核心作用的同时,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节庆会展、文化艺术等产业,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打造知名文化品牌;依托高校资源探索发展以青年群体为主,以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健身休闲为核心,以体育用品业为支撑,以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业态为补充的特色产业聚集。加快建设完善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动文体产业事业同步发展。
彰显城市特色 实施“十里桃花”景观再造工程
作为兰州的一张名片,重整桃品牌成为安宁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十三五期间,安宁区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科教文化创新示范区;幸福城市建设行区。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功能完善、生态景观宜人、社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安宁。
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按照“十三五”时期标志性工程的高标准,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打造高端商务空间,承接商业、金融转移,补足医疗、养老等功能短板。依托兰州北铁路枢纽编组站,增强区域现代服务、商贸物流的辐射带动,不断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吸附能力,与老城区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支撑、错位发展的格局。努力提高安宁区经济总量在全市的占比,提升发展竞争力。把安宁建设成为全市商业主中心、现代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健康旅游中心。
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类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深入打造“八大商圈”,完善商圈配套功能,形成规模较大、品质较高、业态丰富、方便快捷的商业集聚区,进一步提高消费对地区发展的贡献率。全力推动安宁保税物流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外向经济发展水平。力争到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0.2∶47.6∶52.2调整到0.1∶40.3∶59.6。
着力打造科教文化创新示范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努力形成公办园所、民办公助园所均衡配置的幼儿学前教育体系。引进名牌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实现小学和初、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努力提升区内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节庆会展等特色文化产业。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落实甘肃省“3510”行动计划,借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各个方面。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优势,推动辖区高校建立高校联盟,支持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创新创业中的引领和各类孵化载体、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安宁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把安宁打造成为全市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智慧高地。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一步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区创建成果,更加重视改善生态环境,稳步提高城市绿化率,全面提升兰州市“城市肺叶”功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体系。实施桃产业保护和“十里桃花”景观再造工程,全力保护桃品牌,精心打造桃景观,推广宣传桃文化,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保留城市记忆。统筹做好水、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保护黄河流域安宁段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河洪道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将河洪道两岸打造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带。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实施对非煤矿山的生态恢复。持续深化和扩大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坚决打赢“兰州蓝”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着力构建城市化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着力打造幸福城市建设先行区。坚持从重视解决群众的各种现实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幸福感、获得感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全面改善群众就医、就学、就业、居住、养老等基本条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大力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重点医疗项目建设,到2021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6%。到2021年,基本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城市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全力保持社会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2017年 力争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
完成旅游业发展目标,预计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达到旅游人数525万人次,旅游收入39亿元。
按照是文旅局下达的任务完成旅游厕所新建和改扩建工作。
在乡村旅游方面:将甄选旅游专业村1个。申报星级农家乐,开启智慧都市休闲旅游建设,积极联合甘肃电商谷网上平台,将农家乐地址和电话列入景点、景区、旅游线路推荐名录,实现乡村游导游、导航、导购。
在旅游宣方面:一是继续在安宁区开展旅游“五进”系列宣传活动。二是协助举办 “中国·兰州桃花节”、继续举办“蟠桃节”、“菊花展”、“郁金香展”、“世界旅游日”、“冰雪旅游节”等特色品牌的宣传活动。组织辖区地震博物馆、植物园、湿地公园等景区(点)开展各自文化特色为主的宣传活动。三是认真做好“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兰州旅游博览会”及各项配合活动。四是开展“走出去”战略,到兰州近郊县区、省内或国内城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五是计划开展智慧旅游网上营销工作。
在行业管理方面:一是开展文明旅游活动,全面提高安宁区旅游文明程度,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旅行社诚信经营。二是及时接受旅游咨询投诉,达到投诉办结率100%,规范宾馆饭店、景区(点)、旅行社的行业经营行为。
在行业培训方面,开展农家乐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培训。二是开展宾馆、饭店、旅行社从业人员培训。使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全员培训率达20%,旅游部门管理人员及企业主管培训率达到100%。 (张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