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白话解读(二)_甘肃零距离网
甘肃零距离网 | 甘肃综合城市门户 !

《道德经》白话解读(二)


《道德经》白话解读(二)

凡人悟道(王效强)

 
读懂《道德经》有四难,“文词晦涩难懂、逻辑连贯不同、道理讳莫如深、现实莫有相印”?真是如此?

笔者认为《道德经》是一个完整的宇宙揭秘体系,她遵循常道玄秘不可见的特殊规律,其表达方式自然隐晦难懂,但入定体悟之后,发现《道德经》各章节之间关系是如此玄妙、回味无穷,而每章内容又是大道至简到让人难以置信,“尊德性而道学问”,既宏观到宇宙规律又具体到日常生活方式,这个转圜的玄妙在于告诉我们具体生活可以有通达大道的直通天梯,这也是《道德经》最难理解的。理解《道德经》要有云端俯瞰、炼养切入、道德实践、宇宙一体的格局与视角。这里斗胆例举《道德经》前九章做一解读。分别从最难懂的道德文辞、道性逻辑、道性感悟、道性运用四个方面去解读。

一、总体说明

《道德经》九九81章,不是简单的凑数字。宇宙生成自有规律,九是最大的阳数,也是天最大的成数,九九相乘可以理解为最多的变数,再多的变化也离不开道德的力量。这也是简单理解《道德经》81章的原因。九章一节、九九相乘,构成大小宇宙变化相应的完整体系,而《道德经》前九章又是整个宇宙及其《道德经》篇章的整体概括,其中第一章大家耳熟能详,她是整个《道德经》的总序。所以前九章是理解《道德经》的关键。

二、九章解读

第一章  宇宙总序——常道玄妙

原文摘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辞白话:世人都想探究宇宙规律,而整个宇宙的规律有说得清的,有说不清的,真正决定宇宙的最根本的那个规律即常道是说不清的, 宇宙中的凡事凡物都能叫上名字,而真正决定宇宙的道是叫不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无是天地开始的样子,有是生成万物的开始。既然万事万物之初是无和有,因此,常从无中可以观察宇宙变化的玄妙,常从有中观察宇宙变化的边际。无和有这两个有同一个来源,只不过叫法不同,这两者都叫玄妙,玄秘又玄妙,这就是天下万事万物变化玄妙的总源头。

道性逻辑:表达道的逻辑方式当然要符合道的性质,其逻辑自然是缜密至极的。本篇的逻辑不仅有纵向和横向关系,还有每句的立体关系,是多维关系的表达。道是万事万物的源头,道字直接开头最为恰当,就是宇宙之始,也是宇宙本质,点出整个宇宙的规律是由道生成,而道有多层级组成,真正决定万物的根本性的道是说不清的,但她对低层的道起决定性作用。真正的道是叫不出名字的。

宇宙之始就是无,宇宙生成万事万物是从有开始。

因此人可以从无中体会宇宙玄妙,从有中体会宇宙变化的边际。这三层关系浑然一体,道出了宇宙最大的奥秘。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未分的无的能量以及始分后的太极乃至产生的阴阳的有是宇宙总的玄妙与源头。但这个无和有是同一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承接万事万物的玄妙变化由此而生。不仅是本篇的总结,也是整个道德经以后章节的开启。

道性感悟:道的源头性;层级性;不可描述性;变化玄妙性。
  
常道产生宇宙,产生万事万物,所以,道是宇宙的总源头,也是一切事物的源头,更是一切的本质,道决定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归宿。道又分常道与可道,宇宙模型告诉我们,无论人类社会、自然界、人和人的意识都分不同层级的规律,都是道不同层级的不同表现,除了产生万物的常道外,其他的规律都能表达清楚,但这些可道的道都由常道来决定,离开常道的可道是没有生命力的,甚至是错误的。就像无德之人学问越高,危害也越大;某些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很发达,但不懂得道德的力量与境界,甚至离开道的指导与约束,科学技术成为人类祸害,最终被道所消灭。中国人修身为本多圣贤,西方人注重能力多智者。《道德经》是专门揭示常道的,低层次的可道的道无需论述。作为常道,又是玄妙的,虽然难以描述,却是认识万事万物总规律的不二法门。
    
道性运用:虽然《道德经》总序是宇宙之源,但清楚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仅不能停留在表面,要认识其规律,更要认识规律背后的规律即道,凡事皆有其背后的玄妙,不可简单粗暴处理,不能简单以技术方法为评判标准和最终结论。

第二章  道性总说——弗居

原文摘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文辞白话:天下事纷繁复杂,但概况说,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恶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丑的存在。 “有”和“无”相互转化而产生,困难和容易相互对比而成立,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分别,高和下互相对照才存在,音和声由于跟进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他不占居功劳,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道性逻辑:道生成了宇宙,宇宙总体说明之后,必然要对道的性质做出概况,并且这个概况直接与宇宙代表“人”的天性相挂钩。本章从现象谈起,用美丑、善恶的对立统一说明道性的同一性。接着列举自然中最能说明道性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的对立统一性说明道存在的状态的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既然如此,自然得出圣人遵循道性的处事原则,是无为与不言,因所有的说与做是因矛盾的存在。怎样做到无为与不言,继续从促使事物产生到成就事物的整个过程都不干预,即使功成也不占有。这即是道性必然,也是作为人顺应天性处事的最高的原则,从处事的角度看,只要做到弗居即对任何事物不占有,即是第一道性。

道性感悟:道是唯一的,遵循道性的基本原则是不言与无为。但她往往表现为阴阳的对立和统一,其实质是同一性。美因丑而存在,善因恶而产生。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的对立统一性说明道存在的状态的看似对立,实则同一,她比矛盾的对立统一更高,对立统一是规律,而道的同一是规律的规律。因此,圣人遵循自然大道,不因美丑、善恶等的分别而说教与行动。并且,从事物一诞生到功成的整个过程都不干预。指出作为宇宙之灵的人行事的基本原则是无为与不言,遵循第一道性是弗居。

道性运用:自然规律是道的某些规律对人类开放,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规律也是道性规律的不同层次的反应,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每个人,在与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要试图主导、驾驭、控制、拥有、占有任何人、任何事,只是顺其自然的做好自己的本分,结果也是自然呈现的,而且这个结果是社会、是大家给的。一切解释、说明,一切有意而为都是不必要的。强取豪夺、超过自己本分的最后都会失去,甚至附有不同代价。

第三章  道性理想——为无为

原文摘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文辞白话:不推崇世俗的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的妄念虚空。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道性逻辑:接道性总说,本章在指出具体的入道基本要求的同时也指出遵从道性的理想境界,即体现宏观又体现微观。仍然是三段论。先从社会现象入手,指出让社会和民心遵从道性的三条经验,进而指出让个体的人遵从道性的基本方法是虚心实腑,弱志强骨,并且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无为的理想境界。

道性感悟:道性无为

道性是无为的,而有为是来自哪里?是来自人类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启示。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并且运动呈现出不同的速度与规律。正是运动的绝对性,往往给人的错觉是运动需要背后的力量,并将此经验推而广之,总是想用有为的力量驱使事物发展变化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实事,即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外力所左右的,但凡离开自身规律而靠外力变化的都是不长久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可道的道,而真正决定这个可道的道的总规律常道是“无”,所以其根本特点是无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及人类意识共同生活在宇宙中而相互融通,由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让人总是做出主观决定去干预事物自身发展规律,造成超越发展规律的主观能动。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真正本意是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尤其是发现决定事物发展规律的规律并遵循规律去办事。最后发现这个总规律就是顺其自然而不加干预。

老子发现了这个总规律,任凭事物自我发展而不干预,既然这样,圣人治理社会,也是遵循人的基本天性,“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让人人放空心志,虚静心灵,减少欲念,自然减少了各种纷争、贪欲,让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自身规律发展,就没有什么治理不了的。

道性运用:要做到无为,要厘清这样几个事实。一是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它指的是不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的拍脑袋决定的乱作为。二是常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也是说要遵循自然规律的作息与作为。而不是天天挑灯夜战,拼命苦熬。我们为什么拼命苦熬,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与规律,真正做到“法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就可避免许多弯路与无用功,做到既不损伤身体,又提高工作效率,出工作效果,不是没有可能。三是到了“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年龄,我们才发现,我们所获得的一切,不是单凭个人所谓的奋斗得来的,个人的努力太微不足道,所有进步与成就冥冥之中有神秘力量决定,这个力量就是道。

所以我们只要占位准确,遵循天时,合于规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结果自然美满。

第四章  道性作用——用之不盈

原文摘录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文辞白话: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能让一切锋芒过露顿挫,能解除世间任何纷乱,可收敛世间的炫目的光耀,让一切混同于凡尘俗世。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道性逻辑:本章直接点题,指出道的作用无穷无尽。她能消磨世间任何事物的棱角,解除世间任何纷争,让一切事物收敛其光芒,让一切事物混同与凡间尘世。正因为其作用无穷无尽、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所以,她在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道性感悟:这是整个《道德经》直接谈道的作用,也是首次谈道的作用,不可不重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高度概况了道的作用,这不正是人类希冀的所有问题最美好的结局吗?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中所有问题概莫能外。所有的棱角、所有的纷争、所有耀眼的光亮、所有的自命不凡,我们总是寻找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都是可道的道,若真无为,任凭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中棱角自会顿挫,纷争自会消失,光亮自会柔和,不凡自会入俗。不是吗?

道性运用:在《道德经》前九章总说中,第一次谈到道的作用,这个作用具体概况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个作用整篇道德经不止一次谈到,说明其作用的重要与首要。首先,道产生宇宙万事万物,又可调适宇宙万事万物顺应于道。其次,它又是调适小宇宙人适应道性规律的基本方法,任凭你有怎样的锋芒、纷争、耀眼、孤傲,都会随着时间而打磨。她能消磨世间任何事物的棱角,解除世间任何纷争,让一切事物收敛其光芒,让一切事物混同与凡间尘世,俗话讲,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其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社会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对于桀骜不驯、锋芒毕露、是是非非、孤傲不群等只要讲明道理,剩下的就是等待时间的消磨,哪怕是不可理喻的走向死亡。最后,这也是作为宇宙之灵人的能动性的最好体现,既学会这种方法,让自己和合于自然,任何时候不露锋芒,劝和纷争,含蓄内敛,融通大众。

第五章   道性基本——守中

文辞摘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文辞白话:天地无所谓仁爱,对待万物像对待祭祀时草扎的小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然生长;有道的始圣人无所谓仁爱,遵循自然大道,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样,没有贵贱亲疏而施以作为,任凭百姓自己发展。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鼓动风量便愈多。人类的语言如同鼓动的风箱,越说越多,最终词穷,不如效仿风箱的原理,恒守虚静而执守最合理的道理。

道性逻辑:守中是道的最基本特性,也是中国人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守中的原理来源于天地道性。作为宇宙之灵的人类,守中有生理天性的守中和言行的守中。

道性感悟:本章就是守中的道性原理解释。和大部分章节一样,虽然文辞简单明了,但背后的道性深邃难辨。第一层,仍然以天地自然现象蕴含的道性现象说起。天地遵循道性规律,不像人类有感情,她对待万事万物一律平等如同对待祭祀的草狗一样,圣人明了道性,对待百姓也参照天地道性而一律平等对待,任凭百姓自己的作为而总体采取自生自灭的方法。为什么是这个态度,第二层说明,天地之间的规律,就像一个风箱,虽然中空虚静,但越鼓动风越大,最终会毁灭。因此最后得出做人和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个体的人,与其多说不如不说,群体的社会,制定名目繁多的政令,不如执守最合理的简单规则。

道性运用:万物皆为天地的产物,天地尚能守中,况万物?人性守中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机能方面的养生守中。道家养生的守中既为守下丹田。李少波教授创立的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立足中医理论,汲取儒释道各家养生之长,其核心就是意守下丹田,这个守中不仅是方法,而且会有守中的结果—沟通天地,这是人性的本质。二是基于天地、人性本质的处事方式方法的守中,即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三是基于二者之上的语言表达的守中。

守中是天地道性,也是人性。守中是人遵循天地规律的基本表现。时时处处守中则无往不胜。

第六章  道性比喻—玄牝之门

原文摘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文辞白话:生成万事万物的道虚空不定,其运动变化是永不停歇的,这就是生育万物的神秘莫测的母性之本。微妙的母性生育之门,就是天地生成的根源。它绵绵不绝地存在着,作用无穷无尽。

道性比喻:人既然是顶天立地的万物之灵,那么提供人的最基本物质能量的谷神—冬小麦也是蕴含道的能量,其作用无穷,其模样就像是慈柔的母性的产门,她是滋养人生天地的根本性物质能量。用她做的面,就像是道的实物存在一样,其作用真是无穷无尽。

道性附会:面道文化——兰州拉面。

1、取料有道。面是提供人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能量。而冬小麦被称为谷神,是因其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独具道性能量,是专为万物之灵的人而生。

2、和合于道。面是和合的最形象化表达,无论是面的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揉,还是面与汤合,佐料与水合、料与料合、肉与料合、色与味合、脆与绵合等,一句话,一碗面是和出来的,这个和合的过程是人性与面性、物性结合融入的过程,这个和的源头就是道性。

3、变法自道。一根面基,在万物之灵的有形代表—手的作用下,与人的意念感觉完美结合,两手之间产生变化,始终意念不断、面型在变、道性不变,所谓一道一贯之。一碗面的产生就是道产生万事万物变化过程的现实展现。“一画开天地,两手生变化,一道以贯之”。

4、产生于道。每个人是一个道的载体,人性变化犹如道性,丰富多元,每碗面根据人的需求不同而定制,这也是道性使然。

5、现象有道。兰州拉面,尤其是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这些表象后面隐藏的是区域性人的性格的不同,兰州人热情、大方、豪爽、仗义、干练、果断等尽在一碗面的风味里。

道性运用:相信道性的力量与玄秘,就像相信我们自己的母亲,热爱道德的力量就像热爱自己的母亲,她产生我们,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她的作用是如此博大无穷。

尊崇我们的面食文化。人生注定不平凡,一碗面道理不简单!深邃的道性力量,幻化成一碗面,滋养我们,启发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吃什么?怎么吃?老天早有安排。
     
第七章  道性属性—无私

原文摘抄: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文辞白话:天地是真正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长久存在。因此,有道的圣人效法天地,凡事都让别人占先,反而众人爱戴他而让他占先;凡事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生命反而能得以保全。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反而能够成就自身的吗?

道性逻辑:从天地自然最大最基本的现象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长久,进而揭示为什么长久。最后得出人生于天地之间,是顶天立地的万物之灵应效法天地这个人类最好的老师,凡事做到谦让,凡事不为自己计较。做到大公无私才能成就个人的小私。

道性感悟:无私的直接的代表是天地,因为天地是道的最大的载体,天地之所以长长久久是因为它的无私。人也是道的载体,无私是其本性。人的修炼就是悟得大道,体现无私,这也是人生价值所在。其实,道不远人,常与善人,既然天地无私而获长久,人而无私自然成就自身。

道性运用: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被共产党人标注过的词语,作为共产党人的宗旨,被高高举起,是源于天地之道性,它根植于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正是由无数共产党人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才创立了新中国,才成就了 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也才成就了我们自己的幸福。纵观人类历史,从来没有哪个政党、组织、团体没有将道的基本属性(无私)、道的精髓(实事求是)、道德的价值(民本、平等)等写进自己的纲领,作为执政党的思想灵魂、作为奋斗目标,一以贯之去落实,这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代表解放全人类的道德力量,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道德文化的复兴。

新时代的中国,我们的幸福来自哪里?我们单个人的努力是十分有限的,依然需要我们弘扬这种精神,成就大众,才能成就自我。
感恩《道德经》!热爱中国共产党!做一个总是无私而又成其私的中国人!
    
第八章  道性特点—若水

原文摘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辞白话: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按近于“道”。上善的人总是甘居卑下的环境,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可亲,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

道性逻辑:接上一章 天地道性。天地生成万物是因为有水的存在,自然界中,水最近于道。符合道的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争,处于众人不愿去的地方。然后具体列出从环境、心胸、交往、说话、从政、干事、把握时机七个方面表现水性道行。最后指出,正是因为有不争之德,因此没有任何忧患,总是自自然然,坦坦荡荡。

道性感悟:天地始分后,就产生了水,水孕育了生命。自然水性最接近于道。常说上善若水,究竟水有哪些性质?本章列出了七个性质,从平常的理解看,主要有善于居下、善于顺势、善于和合、善于施予、善于真诚、善于持久、善于柔顺等等,这些性质也正是道所具备的性质。我们何尝未见百川归流入大海?水滴石穿还坚韧?容污纳垢本自我?所有这些性质归结起来:永远不争,却顺势而为。

道性运用:正是因为水近于道,水成为了美好、善良、温顺等的代名词。而要在现实生活中效法水性,遵循大道,主要的体现三方面。一是永远往低处走,遇到阻力不竟不争,顺势而为。二是永远容得下任何事物,没有丝毫排斥抵触,我自故我。三是永远具有无言力量,哪怕滴水穿石,浸蚀一切。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人的胸怀、格局、韧劲的应有之义。
    
第九章  道性必然—功遂身退
   
原文摘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文辞白话:保持着盈满的状态,不如适可而止。捶打得尖锐锋利,不能长久保持。纵然金玉堆满房屋,没有谁能长久守住。富贵而又骄纵,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功成名就之时,要急流勇退,这才符合自然大道的规律。

道性逻辑:《道德经》每九章一小节,《道德经》前九章从不同角度完整呈现了道的基本属性,其中前几章的逻辑简明直白,基本都是从现象入手,进而揭示道性,再到道性规律的总结与运用三段式居多。本章的表达方式更加至简明白,直接从现象到本质。两个自然现象、两个社会现象后,由于前面章节的铺垫,直接点出道的最后一个基本属性—功成身退,与第一章理想道性弗居相呼应。

道性感悟:道的基本属性是无私,人作为道的载体,其属性也是无私,这是第七章已传授给人的基本道理,本章更进一步阐释,因为无私,所以,当人努力奋斗到功成名就之时,也要效法天地,不为自己而奋斗,更不要将奋斗成果据为己有,从贪婪财物到金玉满堂,从贪图富贵到娇奢纵欲,最后直至身败名裂。所以功成名就的做好结局是道性决定的功成身退。

道性运用:在现实社会中,能做到功成身退的凤毛麟角,我们总认为做到很难,但从道的角度看,又好像不难,难在哪里?难在人对奋斗、奉献的目的的认识以及人的贪欲。要达到这种境界,从道的角度,有了这样几个认识,功成身退就是一种自然。

一是充分体会到人的本质是道的载体,是顶天立地的万物之灵。“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与天地的性质是相通的,人与天地规律相和合,就是道性必然。

二是人的归宿与使命是体道、悟道、得道、弘道。

三是人的生命过程就是悟道得道的过程,就是效法天地自然、顺应自然、和合自然的过程。

有了这些前提与基础,就能效法天地不自生,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即使功成名就也要急流勇退。这是道性使然也是完整人格的体现。

小结说明

1、《道德经》每篇的内容是宇宙奥秘的揭示,她章章赐福,句句解难,字字消灾,围绕其章节内容解读,不做旁征博引,直接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去解读,更符合道德精神。

2、《道德经》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笔者学术水平与文字功底有限,只是从炼养实践的角度去解读,以期抛砖引玉。

3、前九章既是宇宙总序,也是道性总论,她是旗帜、是方向、是目标、是任务,有了前九章,后面才能有的放矢。

4、《道德经》是实践经、炼养经。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亲修实证,是通过方法体系使自身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和合实践过程,即通过修身为本,以身证天,以天验人,知晓其德乃真,然后推及天下,让天下太平。这个方法体系是儒释道各家几千年追求的不二法门。《真气运行法》是《黄帝内经》的炼养文化的现代创新,她汲取儒释道各家炼养精华,找到了沟通人与自然、穷理尽性、修性固命的根本大法,通过习练不仅可以祛病延年、开发自身潜能,而且可以探索人体生命奥秘,体会宇宙大道。她也是《道德经》炼养篇的具体实践。我作为一名真气运行习练实践者,有责任就《道德经》炼养实践与真气运行方法作为内容进行说明与推荐。

5、鉴于《道德经》对实践的巨大意义,还有一个专题就是其经典篇目的解读。几乎所有我们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小到家常里短,大到人类困境都能从《道德经》中找到答案与方法,作为备用专题,以期共同探讨。
 
 
 
二0二0年二月中旬
 
 
 
 
 

摘要:

《道德经》白话解读(二)凡人悟道(王效强)读懂《道德经》有四难,文词晦涩难懂、逻辑连贯不同、道理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