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武艺剑术文化及其武学价值探究_甘肃零距离网
甘肃零距离网 | 甘肃综合城市门户 !

王氏武艺剑术文化及其武学价值探究


产生于商代的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道德经》中“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剑不仅为兵器之神、短兵之祖,有君子之风,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码。剑术为代表的武术修炼可以获得道德能量,这是对武术文化的非凡定位,也是武术之于养生文化价值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亲修实证精髓要义的最直接表达。兰州作为武术文化重镇,剑术文化也占有重要地位。当代兰州剑术文化得益于已故恩师父王得功先生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他是兰州武术界百年难出其右的真正的一代武术大师。

一、王氏剑术武艺简介

兰州现有的传统剑术主要是悌袍剑、戳脚剑、双手剑、敦煌剑。悌袍剑是恩师在上世纪60年代所学,戳脚剑、双手剑、敦煌剑恩师分别创编于70、80、90年代,其中,悌袍剑是基础功架剑、戳脚剑是特色、双手剑是拓展、敦煌剑是创新,我辈所学皆传自一人、理自一体;独立成章、合则成篇;互相借鉴、相互补充;赓续传承、精彩不断,是兰州武术的华彩乐章。

二、王氏剑术武艺体系

1、悌袍剑的传承。武术是千百年来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恩师酷爱武术,侠肝义胆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只要有好拳艺,他都不惜代价、千方百计要学到身上,仅他掌握的兰州地方拳就有上百个拳法套路。他先后师从郑东海、赵维魁、解延虎、邸士礼、马颖达、罗文元、张群炎10多位名师。虽然恩师武艺超群,但一生低调内敛,谨言慎行,从不固执己见、我是人非。当恩师接触到此剑,感念于悌袍剑为纪念春秋时期羊角哀、左伯桃以诚相待、荣辱与共、舍生取义的羊左之交典故而作,激起了他的强烈共鸣,他结合自己所学,融入自己的感情加以编排,经罗文元对劲力特点等的调整完善后,使这一充满中国人文孝悌精神的剑术文化得以丰富完善。此套路成功地用武术作品诠释了中国人身上的谦让节义、舍生取义精神。

2、戳脚剑之特色。恩师王得功在担任甘肃省武协常务副主席期间,积极扩大兰州武术与其他地方著名武术技艺的交流互学。如他用缠海鞭杆一路和著名武术家于天堂交换螳螂拳并加以改编,形成具有兰州风格的螳螂拳,充实丰富了兰州拳艺。戳脚剑是在他系统学习掌握戳脚技法并创编出套路的基础上,花了大量时间揣摩细研和不断打磨,将刚劲有力的戳脚腿法与剑术的轻巧飘逸相结合而创编出的剑术表演套路。80年代,建中师兄的戳脚剑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得冠军,从此,戳脚剑声名鹊起。

3、双手剑之拓展。传统武术的核心为技击。上个世纪70—80年代,长剑、朴刀的实用价值为武术人所看重而风行一时。恩师借鉴外地的长剑朴刀,创编代表兰州的双手剑、双手刀,丰富了兰州武术文化,拓展了兰州武术尤其是剑术种类,擦亮了兰州武术品牌。

4、敦煌剑之创新。上个世纪90年代,恩师承接首届丝绸之路节集体武术表演任务而促成敦煌拳艺体系的建立。敦煌剑以敦煌拳为基础,突出了壁画中的托掌、突臂、屈膝、勾脚等女性身形特点,汲取流行于甘肃的传统剑术技法,突出刺、推、穿、劈、撩、裹、格、扎、探、挑等粗狂风格的剑法,演练出“风卷杨柳”、“上惊苍天”、“俯探沙海”、“旋斩石人”、“阿修反撩”、“劳度夜寻”、“飞神行空”、“摩诘奉剑”等气势浩然却神怡体健;柔美轻盈又粗狂雄劲的兼具健身技击为一体的剑术套路。男子的阳刚之美、少女婉约之姿、剑术飘逸轻柔之风完美结合使得敦煌剑别具韵味,既丰富了中华武术内容,又更新了武术观念,符合现代人返璞归真心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三、剑术文化之悌袍剑部分动作名称例举

顶天立地   撤步云斩   仙人指路   换手穿剑
回首后顾   钩剑反击   套步倒提   勒马横挥
借势撩腕   左右格防   左右护膝   迎风回旋
翻身探海   云摩三剑   勾挂连环   右展旗式
秦王胯剑   勒马观阵   凤凰点头   顺风扫芭
古树盘根   转身洗刺   ……  立地顶天

四、王氏剑术特点

1、技术精湛。

剑在武术中具有标志引领性地位。由于剑使用轻便、逢坚避锋、不硬撞强击,只能剑与身合、剑随身走;剑与神和、以神领剑才能发挥剑的威力,这就要求练剑之人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柔韧性,要有人剑合一的身法劲道,具备高超的驾驭剑的能力和细腻与精准的艺术表现力。无疑,有了上百个拳法套路的基础、出神入化的技法支撑、缠海鞭杆短器械的借鉴,使得四个剑术融兰州地方拳艺的身法劲道、通背拳的发力方式、鞭杆短棍的技法特点于一体,将剑术的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的技法完整展示。悌袍剑规范大方、飘逸灵动,人剑一体、快速敏捷;戳脚剑迅捷有力、身剑合一,腿到剑到、攻防一体;双手剑迅猛磅礴、刚柔并济,杳之如日、逐形追影;敦煌剑柔中寓刚、轻盈飘逸,身法独特、剑法奇变,每套剑术除集中体现剑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人剑合一的技术风格外,还呈现不同的技击特点和演练风格,四个剑术是继缠海鞭杆体系之后的武术技术精华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2、体系呈现。

恩师父的剑术,不是单一技术的呈现,而是立足兰州多元武术体系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剑术体系架构。悌袍剑作为基础,呈现的是剑的基本技击方式;戳脚剑是特色,表现的是刚劲的腿法与飘逸的剑法的融合;双手剑是拓展,演绎的是剑的攻防速度与战场实用技法的结合;敦煌剑是创新,展现的是身体曲成劲力与剑术的灵动潇洒的结合,四者各有特点、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是剑术文化的多元表达,是兰州武术的一篇华彩乐章。

3、结构严谨。

恩师的剑术,无论是四剑合一,还是单剑呈现;无论是每个剑术,还是单趟套路,从起势到收势,都有整体设计。从主题表现、技术风格、每趟特点、特色亮点到动作衔接,思路清晰、架构完整、衔接精妙,无一式重演、无一式空走、无一式不攻防、无一式不人剑合一、精气神相统一,精神引领下的步法身法剑法完美融合呈现,剑术所要求的灵动飘逸中的攻防转换得到精妙表达,每套技术都使表演者酣畅淋漓、尽兴表现;观看者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五、王氏剑术的武学价值

1、人文价值。

武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与载体,它不仅是炼养身体的技术,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精神弘扬、价值体现、能量传播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如八虎单拳纪念和歌颂的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族杨业及其八子保家卫国的事迹;七星剑介绍的是北斗七星天文知识;悌袍剑歌颂历史悠久的羊左之交的过命情谊等。如何将历史人文典故通过武术的形式予以表现,既是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创新的命题。

这里以悌袍剑一趟为例来抛砖引玉。悌袍剑来源于传统武术套路,由于其内容丰富,没有按照竞技武术表演的四趟设计,而是按六趟表现。用丰富的剑术来表达羊角哀和左伯桃兄弟袍食情谊,使这个流传千年的人文故事寓情于剑。第一趟起势顶天立地以及之后三个动作规范挺拔劲健,俨然君子之风、堂堂正正,表现羊角哀和左伯桃正人君子、英雄盖世的气势;仙人指路、换手穿剑、回首后顾动作简洁明快却又调转沉稳,反应兄弟袍食保命、性命难舍的情谊;钩剑反击、套步倒提、勒马横挥完全用身法带剑,凶猛中呈现飘逸,体现快刀斩乱麻的果断与坚韧;借势撩腕、左右格防、左右护膝、迎风回旋几个动作大开大合与身形小劲相结合,在表达舍生取义大格局同时兼顾细微的身心变化。第二趟整体风格主要在于击步步行变化与剑法的结合;第三趟突出行步步行变化与剑的结合;第四趟表现腿法变化与剑法的结合;第五趟是“s”行步变化与剑的结合;第六趟拧身提撩与收势与第一趟相呼应,它完全有别于没主题为内容而套路、为变化而猎奇、为飘逸而造作、为丰富而堆砌的不知所以的武术套路。无疑,用简洁明快、灵动飘逸、大道至简的剑术套路表达人物情感、精神价值与人文情怀是难得的剑术文化精品力作。

2、发掘空间。

由于兰州四大剑术成型后,出于技术保护的角度,交流学习和培训十分有限,这为今后的传承推广和挖掘留下了巨大空间。具体表现在:一是剑术体系的再完善再提高。知识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提高过程,兰州四大剑术最晚的成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距今近40年时间,没有经过大量培训、传承,其技术内核、表演风格、套路结构等有待在传承培训的实践中继续完善。二是武术文化名片亟待弘扬。放眼全省乃至全国,武术文化的传统剑术少之又少,兰州王氏剑术作为当今社会的创新文化品牌更是难能可贵,将历史悠久的甘肃文化与传统武术文化相结合是甘肃文旅事业的靓丽名片,亟待挖掘呈现。三是武术文化的创新理念有待传承。现代社会最大的特征是创新,王氏武艺和王氏剑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创新特征,通过王氏剑术培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现代人的现实选择。

3、养生瑰宝。

事实证明:人的身体越协调强健、大脑就越灵活善变。剑术外练能直观地实现这个目标。

武术是养生外练的最好方式,剑术外练是武术外练最美表达。剑作为短兵之祖、兵器之神,是源于习练的精准、柔顺、飘逸、灵动与大气的内在要求,它是武学体系中最全面、最优美、最高雅的存在,而人修养的目标不就是体现规矩而洒脱、大度而儒雅、精致而豁达、圆润而通达的精神状态。《道德经》“善剑者不拔”,“修之以身,其德乃真”,是对剑术外练之于道德修养关系的最好说明。剑术外练不单训练的是人的强健体魄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它是人修炼通达大道的方法,是修性固命、炼养心性的方法,剑术体系对人的心性修为具有不同的价值作用。

一是剑术要求的技术规范性,能帮助树立规矩有度、规范有序的人生导向,利于消磨浮躁之气、炼养恒心耐力。

二是剑理要求的演练流畅性,能帮助建立融通超脱、中性平和的人生态度,利于克服固执偏见、促生转念能力。

三是剑艺要求的表演节奏性,能帮助构建意同韵味、乐观享受的价值导向,利于克服悲观愤青、促进向上人生。

四是剑易要求的攻防一体性,能帮助建立把握阴阳、辩证统一的人生观念,利于克服偏执极端、成就人生动力。

五是剑道要求的飘柔灵动性,能帮助建立品味变化、感悟玄妙的道德水准,利于克服满足现状、引导畅游天地人生。

作为中国人,从来要求堂堂正正、浩然正气、洒脱自在、勇于担当、超凡脱俗、情调高雅,剑术习练是最好的训练载体与方法。内强外壮、文化熏陶、弘扬正道、宇宙人生、道德为尊,现代化建设的素质要求可以通过剑术习练来直观证悟和获得。

4、价值回归。

当代社会,有这样几个突出现象值得反思。

我们的孩子身体普遍高了,身体素质却越来越糟了。

物质条件改善了,常见病发病率却越来越高了。

办公网络化自动化了,编假造假却大行其道了。

学历教育普及了,人的道德水准却更让人担忧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认识必须来源于实践,并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道德经》德经第一篇也告诉我们,没有经过修炼证悟的文字、规矩等主观认识和所谓的预见判断是忠信之薄的产物,是一切祸乱愚蠢的开始,对今天的我们的教益振聋发聩!怎样全方位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怎样提高人的实践能力?怎样提高人的辩证思维能力?怎样用身体检验所学?怎样筑牢人生三观?怎样树立人的宇宙观和道德观?武术外练所代表的传统实践方法给了我们全部答案!“善剑者不拔”依然是最好的回答!这是真正的价值回归!人性回归!道德回归!

今天,当我们翻阅和重温恩师传艺所讲的笔记记录和留存的演练影像,依然为他老人家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武艺、为国人健康服务的情怀、为弘扬武术事业而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谨以此文感怀他老人家,诚祝王氏武艺助力传统文化振兴!诚愿王氏剑术造福青少年和大众健康!这也是恩师生前最大的愿望!
 
 
  (作者:王效强    王建国)                  2025年4月



 
责任编辑:万维
 
 
 
 
 

摘要:

产生于商代的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道德经》中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以身,其德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