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的前世今生
农贸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市场硬件设施简陋,缺乏有效的卫生防疫设施,摊位多,人流量大,管理跟不上等等因素,上述局面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农贸市场事关民生,主导着大众的一日三餐。农贸市场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产物,先天存在不足,它是在贫穷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行业建设标准低,加上消费群体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家庭主妇或者是单位后勤人员,这些人要求不高、与世无争,农贸市场自身明显缺乏改善动力!久而久之农贸市场就自然成了城市脏乱差的典型代表。
新冠疫情的爆发,农贸市场这个行业才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新冠疫情对“农改超”的警示
因应城市升级、文明城市评选等硬性要求,倒逼地方主政者对脏乱差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杭州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行动早、力度大,具有一些参考意义。从已公开信息的来看,2018年又启动了为期3年的新一轮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在新闻报道中是这样描述的“酷暑不再闷热难耐、下雨不会脚下泥泞、空气也不再臭气刺鼻……今年,几十家杭州市区农贸市场焕然一新 ”可见改造重点是市场内外重新装修及安装空调,改造预算达每平方上千元,可见资金投入力度之大。
但是,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们思考问题多了一个维度,天津宝坻百货大楼新冠病毒聚集性传播无情地给这种模式发出了风险警示!
农贸市场改造不能搞花架子
农贸市场的商品有其特殊性,人们偏爱农贸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奔着它的鲜活去的,市场现场宰杀是必不可少的,异味很大自然难免。
农贸市场夏天焖热无疑需要降温,安装空调好像成了当下农贸市场改造的一个标配,姑且不论投资、能耗,也不论其对商户租金、商品价格的影响,仅就疫情防控和消除市场异味而言,现有空调设备不适合农贸市场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人热衷于炒作“智慧农贸市场”、“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在农贸市场的创新应用…”新名词、新概念,这些华而不实、脱离地气的搞法在人民群众眼里就是变着法子乱花钱,不顾实际的花架子。
农贸市场改造是造福百姓之举,绝不能让这个好事办的让老百姓直摇头!
新冠疫情对农贸市场改造而言无疑是一壶清醒剂:农贸市场升级当把空气处理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考量,农贸市场需要降温,但更需要通风,还需要消毒杀菌,千万不能花钱改造了,反而留下安全、健康的隐患!我国那么多科研院所,难道就搞不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方案?
我国农贸市场发展至今已有40年历史,现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施行超10年,多地在改造升级方面也有了一些经验或者教训,现在是时候以问题为导向出台一个科学、实用的农贸市场新标准来指导、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