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禄/文
在省委宣传部即将为我省著名画家杨志印举办大型画展前夕(杨志印画展将于2015年11月26日在省博物馆开幕),纵览杨志印一幅幅充满激情、生动感人的西部风情画卷,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诗人艾青这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近这位年逾八旬,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至今每天仍然在坚持笔耕墨耘的西部画坛长青树,总会给人一种温文儒雅的学者风度,热情豁达的长者风范。随意交谈,进入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了解他数十年如一日,对西部大地一往深情,在艺术创作道路上顽强拼搏,始终坚持用画笔描绘西部风情,讴歌西部精神,努力探索,不断进取的艰辛历程,感动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1953年,只有20来岁,已经师范毕业考入西北画报社,在国画大师石鲁先生的引导下,步入画坛,且小有名气的杨志印,怀着对丝路风情的神往、对戈壁大漠的迷恋,只身离开家乡,离开培养、指导自己多年的恩师,奉命从西安调往甘肃日报社从事美术编辑和创作工作。为顺应当时报纸黑白铅印的插图需要,杨志印早年主攻版画创作。由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版画画面黑白分明,线条粗犷有力,表现手法独特的优势,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先后创作了一系列热情讴歌祖国西部民族风情和独特自然风光的版画力作。《祁连月夜》《夜牧》《出牧》和《歌儿喝给解放军》《抢修农具》等作品,在全国美术界引起广泛好评。不仅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而且还被中国美协、中央对外文化协会送到原苏联和日本、印度、波兰、埃及等国家展出,被众多世界知名美术馆收藏。
上世界80年代,杨志印从甘肃日报社调到甘肃画报社。他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凭借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顺理成章地转为专攻国画。他秉承石鲁等“长安画派”的创作风格,不断探索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满怀深情地描绘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因此,他笔下的山水名作巨制《祁连山下》《莫高玄光》《雄关雪霁》《草原飞云》等,立意高远,气势雄浑,磅礴壮美,倍受好评;他笔下的人物可亲可爱,生动传神,过目难忘。如《卓玛》《背水》《鲜奶飘香》《藏女与狗》等作品,都在美术界享有很高的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创作的“戈壁之舟”骆驼,不仅栩栩如生,富有情趣,而且形神兼备,令人拍案叫绝。那一个个独具西部特色、大漠风情,既憨厚纯朴,温顺善良,又坚忍不拔,任劳任怨的生动形像,分明是西部特殊自然环境造就的特殊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
扎根甘肃60余年,杨志印始终牢记石鲁的教诲:“要创作,必须深入生活。”他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采风写生,足迹踏遍了祖国大西北的山山水水。从牛羊漫山遍野的甘南草原到骆驼成群结队的阿克赛牧场,从四季冰雪皑皑的祁连山深处到无边无际的额济纳大漠胡杨,从白水江畔的大熊猫故乡到马鬃山的边防哨卡,都留下了他身背画夹,顶烈冒严寒采风写生的身影。丝调之路的名胜古迹,浩瀚戈壁的残垣烽燧,风雪夜归的藏族牧人,艰苦爬涉的大漠驼队……都装在他的心中,印入他的脑海,成为他绘画创作的不竭源泉和不朽素材。
绘画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其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创新。杨志印在几十年的绘画创作中,其笔墨虽然根植传统,但却不拘泥古法,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因此,杨志印的绘画作品,总会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官刺激,达到振撼心灵的艺术效果。
历代画师在描绘骆驼等动物时,大多采用墨的浓淡层次来表现毛色,其效果总感不太理想。为了表现骆驼等动物茸毛的质感和肌理,杨志印通过近20年的反复探索与实践,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于试验出了一种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全新方法,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他将这种表现方法称之为“冲墨法”。即在画好的图像中,根据表现主体的骨骼结构、光影变化等特点,运用干、湿、浓、淡、焦等不同墨色,添加一些溶化剂,使墨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理想的表现形式。用“冲墨法”绘制的骆驼、牛、羊等动物,其毛色疏密得体,凸凹有致,自然逼真,而又不失中国画水墨画的层次和韵味,为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增添了新内容,拓展了新思路。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他还在戈壁大漠、丝绸古道的表现形式上,创造了一种名曰“皱纸法”的绘画技法,使旷野更加苍茫辽润,雪峰更加雄奇险峻,同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这两种水墨绘画技法的创造与应用,不仅得到了国画学术界和理论界的肯定和好评,而且在国画创作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所评:“这种兼取中西,融汇诸法,不拘陈规的新创造,出神入化,为中国画创作增添了新技法。”
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住毡房,骑骆驼,喝马奶,不仅为杨志印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且使他熟知西部人的生活和情感,了解西部人的追求和梦想。他深爱黄土高原的厚重辽阔,深爱戈壁大漠的奇异风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人生苦辣酸甜的真实体验,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走向。他画画,绝不简单地照搬生活,一景一物,一山一水,饱含情感元素,再现心灵感悟,表达的是一种奇妙传神,无法言喻的西部美感,正所谓“迹象可观,境界如意。”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中国画不仅是阅历、功力、修养的积累,也是品格、境界、情感的结晶。正因为这些要素杨志印一身兼备具备,所以他无论在西安、北京,还是到香港、纽约举办画展,那一幅幅充满丝绸古道独特神韵,反映西部人文历史,讴歌西部自然风光的精品力作,总会产生广泛影响,带来如潮好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耄耋之年的杨志印前不久还陪中央电视台采访组翻过乌鞘岭,深入祁连山,穿越河西走廊,写生画画半个多月。60多年来,他正是凭借着这种执着专注的顽强拼搏精神,在西部画坛树起了标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棵深深地扎根高原厚土的长青树,一定还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责任编辑: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