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朴野,原名张有河,字朴野,好渐修斋主。1960年出生山西大同军人家庭,自幼喜欢涂鸦,少年随父母转业回祖籍天津,在天津少年宫美术班接受正规绘画技能培训,后随著名美术家秦征、吕云所慕慕凌飞等人学画。
1978年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被招特长兵入伍从事舞台美术;
1980年板报画获六十三军全军第一名,后被保送到山西大学进修美术;
1990年油画作品《悔》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与司法部联合举办的美展二等奖;
1993年油画作品《盼》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与奥运组委会举办的“神州盼奥运”大展三等奖;
2000年国画作品《春讯》获中国函授大学十五年校庆师生作品展优秀奖。后潜心钻研易经、国画、书法,与世无争。
现为牛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书画院签约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
京东书画艺术网总监
杨青云:小议朴野禅意山水
“要想成为成为一个杰出的书画家,不仅要勤奋读书,还要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要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做支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境界来阐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朴野在与笔者交流对山水画的感悟时如是说。他还特别强调:“一幅好的山水画必然要从《易经》中找到大自然的阴阳变化,通过这些文化元素,你才能有丰富的人生积累,才可以厚积薄发……”
张朴野作品欣赏
那么如何来欣赏张朴野的山水画,邵大箴说:朴野山水是在一个“禅意”上大做文章,他的山水从图式到结构自成一派,主体物性仍是继承传统山水画精神的“天人合一”,作品空明、灵动、澄净、淡远。他画中的意境多是由云雾、烟波、碧山数影等自然景观整合而成。看似描绘自然,其实他心中已不著一相。画里画外,萦绕不散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禅意。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大量学习积累和对人生的沉淀。生活的阅历和做人的心态都会对绘画风格产生影响。其实,绘画就是通过艺术家的纸笔,把内心的感触和个人的学养所呈现出来。
张朴野作品欣赏
古人把绘画分为神、逸、妙、真等不同的评论准则,只有符合了这些标准才能成为上品,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评论张朴野的山水画时,他画中的大美神韵,是靠着一种浓淡的墨晕来展现画家心灵上的平淡或幽静,一任来去自然。便呈现出墨分五色,计白当黑,敲擦点染,通透中含有顺畅之意,古雅、幽静,能让人领略到中国画蕴涵一种画有韵律的音乐感。画家着力于山水画的创新,他的山水远追宋元诸家,近习明清各派,博取精华,吐故纳新,呈其独特画风,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化于生活中,逐步形成了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按朴野自己的话说“作画在心,做人在诚。”才能理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真正含义。如画家刚刚完成的《山魂系列》;它是着眼于绘画语言的现代感,重视形体的饱满充实和结构严谨多变,在画面的整体效果上,寓深刻山水的含意于通晓明理的语言中,兼有雅境与俗趣,可谓雅俗共赏。当然,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既是他在绘画中用上最绝妙的技法也终归是第二层次的东西,如果没有思想,不与时俱进的追寻时代,只能算是一个画匠罢了。
张朴野作品欣赏
具体到朴野的山水画,他画画的最好状态,是自己拿着画笔时一下子灵感奔涌,只有此时出来的作品最好。也只有此时画画的激情,作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画家此时也消融于自然山水中,而他的内心世界不是直接从“我”道出,而是借山水的声色外相表达出“心意山水”,“秋月明禅”更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禅意。按朴野《易经》学的阴阳分析:山为阳,水为阴,清、雅、淡、静、幽的意境,正是朴野山水画作品阴阳互补中禅意表现的“形”“神”捕捉,并且通过笔端把山水画那种可望、可居的妙境和诗意淋漓尽致的穷尽于山水画之道。阴阳相合水墨相生,山取崇高之意,水作俯仰之势。他把水墨线条作为思想深处的灵魂性元素,把线条的意义提炼到一种审美高度。墨色在柔和的背景中有微妙变化,这种带有古意回真的妙趣,从而构成了他作品沉稳而灵动,宁静而飘逸的艺术风采。朴野的作品中没有低俗的浮躁之风,那些枫林浸染、小桥流水裹挟下的美妙。与范增倡导“致虚极、守静笃”相吻合,是一种物我和谐的至高境界。同时画家又在笔墨丹青的世界传承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坚持保持山水画的纯粹性古意,又尊重自己的山水感受,努力从自然吸收新鲜营养:数目生发期间,浮云飞瀑上下。又如画家创作出《黄山系列》、《泰山系列》,以及《裂变系列》等新作。从最初关注乡土的破败,转而关注大地的辉煌。在朴野的绘画见见转入对祖国山水深厚而复杂的感情之后,这是自然之意也是画中之意,更是画家心中之意,是画家心中之意,时画家内心纯粹的笔墨流动如同心的自然律动,或丰富简单,或满纸烟云,均能够反应画着内心的真是,内心的真实才是创作唯一的互相生发,清逸空灵,禅意悠长。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美妙地结合一起。从而在浩瀚大山中的孤独,其神秘的意味更浓。但画家始终没有忽视人与自然景色的优美相处,画面中的溪水、苍松、人物,居民等元素流露出来的那种淡薄和静谧正是画家内心的一种大我写照。
张朴野作品欣赏
心中有禅意,落笔皆山水。一山一世界,一画一乾坤。最好的山水,永远不在笔下,而是在画者的心中渗透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在悟透了这形而上的哲理之后,便不难评价朴野山水画禅意的随性而发,随遇而安,就像顺风的旗,因风而动,风静即止。东方与西方,传承与当代,巧妙化解冲突,洞察融合之处,朴野在艺术与哲理之间使复杂的水墨技法达到艺术的至境升华,演化一种深邃而高雅惟美的禅意境界。正可谓:“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这样无疑按照中国画论中所说“近山取其质,远山取其势”的原则创作。那么,我们在这里可以说朴野的山水画时为了开辟胸中的丘壑,山峦重叠的起、承、转、合万千,擦、点、染也尽在意法古意中。在色觉中追寻温韵灵秀的东方诗意,他的作品既能品出中国文化的精妙,又能读出西方色彩的变幻。既是在笔端瞬间的体悟,也是心头永恒寄托的东方古典神韵。同时,画家也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空间。把自己的心声融进绘画世界,以绚丽而又和谐的色彩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以至于他的山水画曲尽写意抒情之妙,吸收了华滋秀润的墨绿着色法,使他的禅意山水画的水墨味尊重自然景色的特征,无论是从构图上,还是笔墨表现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它更加衬托出了山石的巍峨与险峻。所以画家一直执着地坚守内心对山水画的解读。而不是人云亦云,去赶时髦。
张朴野作品欣赏
张朴野作品欣赏
作者:杨青雲。笔名三道快枪。河南邓州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韶关市批评家协会理事。2014年主持的范曾研究项目被北京市有关单位评为优秀人才。为多家书画媒体机构和中央级报刊聘为高级研究员、副主编、专栏评论家等,其主要著作有《二月河评传》《范曾论》《范曾之道》《范曾新传》《杨克新论》《马新朝新论》《蔡丽双新论》《胡培元浅论》《骆英诗学论纲》《深圳天堂的凹陷才是底层的底》《杨青雲论稿》《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范曾研究》杂志执行总编。范曾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