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定西、临夏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46′~104°44′,北纬33°06′~36°10′之间。辖合作市和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7个县,面积40201平方千米,人口73万。州委、州政府驻合作市。甘南州地方民族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采矿冶炼、藏医药、山野珍品等为主的体系。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以优美的藏族弹唱闻名于藏区。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办),其中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五县(市)为纯牧业县(市),迭部、临潭、舟曲三县为半农半牧业县。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8万,其中藏族34万,占总人口的50%;农牧业人口56.04万,占总人口的82%。
【旅游资源】全州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7大类、33种、146处,其中自然景观56处,占整个旅游资源的37.6%;人文景观90处,占62.4%,有些资源集人文和自然为一体;这些资源种类全、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并以原始性、多样性、神秘性著称,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全州共发现有铁、铜、铅、锌、贡、锑、金、银、铂族元素、钒、钛、钴、钨、锡、钼、铋、锗、镓、铈、镧、硒、铀、钍、镭、铍、硫、砷、白云岩、硅石、冶金灰岩、化工灰岩、煤、泥炭、大理岩、饰面石料、冰洲石、石墨、绿松石、玛瑙等45种矿种。已经探明的有23种,其中金、铀、砷、汞、铋、泥炭储量为全省第一位;铁、锡为第二位;铅、锑为第三位;铜、硫铁矿为第四位;银、磷为第五位。
【水电资源】我州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境内有以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为代表的120多条干支河流。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1万KW,占全省的1724.15KW的20.94%;可开发量为215万KW,占全省1062.54万KW的22.42%。
【中藏药资源】我州地处青藏高原北半坡,是甘肃省主要的药材区之一。境内蕴藏的纯天然野生中藏药材850余种,中藏药材蕴藏量为5243万公斤。大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经过多年驯化,现已有部分中藏药材进行人工栽培种植阶段,截至2003年底,全州已种植的中藏药材600多种,种植面积为6.95万亩,产量达到13621.1吨,占全国主要中藏药材数62.5%。
【畜牧资源】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384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理论载畜量621万个羊单位。各类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只),年出栏74.32万(头)只(其中蕨麻猪6万多口)。肉类总产量33763吨;鲜奶60560吨;牛羊皮100多万张;羊毛1568吨。
【区划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7个县。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玛曲、临潭、卓尼、迭部、舟曲7个县。
甘南州 面积40201平方千米,人口68万人(2004年)。
合作市 面积 2670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747000。
临潭县 面积 155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747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卓尼县 面积 5694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747600。县人民政府驻柳林镇。
舟曲县 面积 3010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746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迭部县 面积 5108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747400。县人民政府驻电尕镇。
玛曲县 面积10190平方千米,人口 4万。邮政编码747300。县人民政府驻尼玛镇。
碌曲县 面积 5298平方千米,人口 3万。邮政编码747200。县人民政府驻玛艾镇。
夏河县 面积 6674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747100。县人民政府驻拉卜楞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2012年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69.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01万人,增加1.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71‰,比上年上升0.02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4.74‰,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03‰,上升0.01个千分点。0-14岁人口16.29万人,占全部人口的23.5%;15-64岁人口48.5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0.0%;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4.5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6.5%。
【历史沿革】
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民族间的交流便逐渐频繁起来。秦时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时的临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唐朝初年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
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
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
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
1949年9月~12月,临潭、卓尼、夏河、西固相继解放。
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
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
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设在合作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甘南藏族自治州气候概况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常年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高原天气多变,常有风雨骤至的时候,每逢此时,道路极为泥泞,且昼夜温差大,所以来甘南一定要准备好防寒衣服及雨鞋,以备不时之需。又因为这里地处高原,日照强烈,防晒用品也是旅途必备。
最佳旅游季节:冬季和夏季。
春节过后的正月初八至十六,是甘南藏区各大小寺院举行法会的日子,也是最热闹的时间,届时将有晒佛节、辩经会、法舞跳神、酥油花灯展、转强巴等节日盛会。
甘南的夏季是最美好的季节。六、七、八月酷暑难熬,在甘南却是凉爽宜人,气温在15℃至30℃左右,大草原上到处开满了格桑花。届时草原上还有十分独特的民族节日,如农历四月十五的娘乃节,六月六的莲花山花儿会,六月十五的插箭节,七月六的淋浴节等。草原上牧民们举办赛马会、大象拔河、赛牦牛等民族活动。如有兴趣,你可以自由地到牧民的帐篷里做客,领略藏族同胞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气。